再贷款与再贴现有何不同?
在金融体系的心脏——中央银行,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特别是在经济动荡时期。它不能坐视银行系统因资金短缺而崩溃。即使是最稳健的银行,在面临大规模提款时也可能陷入困境,因为它们的资金大多数已经以贷款形式发放。在资金紧张的时候,银行之间的互助往往会消失,导致资金短缺的银行无法避免破产的命运。
在19世纪后半期,银行恐慌像周期性的疾病一样爆发,每次都会迅速扩散。在这些动荡时期,一个银行业巨头凭借其智慧和影响力,像一位英雄般挺身而出,尽力稳定局势。然而,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无法保证每次都能成功。为了避免仅依赖金融精英的窘境,1913年,美国建立了联邦储备系统,专门用于救助处于危机中的银行。
在当代,中央银行利用其印钞权成为银行在危机中的最后依靠。它确实有能力担任这一角色,但必须谨慎行事。其行动的核心是维护经济和金融的全局稳定,而不是在每次紧急情况下都援助银行。它的决策取决于是否会影响到金融稳定。
在疫情期间,我们经常听说人民银行安排了巨额的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以支持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那么,再贷款和再贴现到底是什么呢?它们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用于支持银行的资金需求。
早在1993年,人民银行就发布了管理金融机构贷款的临时办法,虽然这些办法现在已经不再适用。这些贷款必须遵循合理发放、确定期限、及时回收和循环使用的原则。金融机构在申请贷款时,必须符合一系列条件,如正常的信贷资金运营、足额的存款准备金、可靠的还款来源,并及时向人民银行提交相关报告。
人民银行根据贷款方式的不同,将贷款分为信用贷款和再贴现两种。信用贷款是基于金融机构的资金状况和信用发放的贷款。而再贴现则是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贴现以获得资金。
在此次疫情中,人民银行安排了大量的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总计达到8万亿元,这显示了政府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这些资金的利率非常优惠,目的是减轻受疫情影响的实体经济的负担。
再贷款根据贷款期限的不同,分为短期至一年不等的多个档次。最初的再贷款是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但后来通常要求有优质贷款或债券作为押品。再贴现最初是为了帮助银行周转资金而设立的,但逐渐成为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的重要工具。
在过去,当信贷额度受到规模控制时,银行更愿意申请再贴现,因为这可以减少其贷款规模。但随着统计方法的改变,再贴现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人民银行创新了“先贷后借”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再贷款资金的精准投放,并防止资金流失。
然而,当涉及到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时,是否应该扣除已发放但尚未报销的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这成为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