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的含义与影响是什么?

百问百答 财经百问 2024年05月04日 16:46:02 584 0

金融的本质其实并不复杂,今日我们将探讨的是利率的奥秘。利率,这个经常被提及的术语,为何会成为众多人的眼中钉?

利率的含义与影响是什么?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遇见了一位大学教授,他肩负着四个孩子的教育费用,这让他感到巨大的经济压力。他的长子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而其他三个孩子也都在接受高等教育。他向我透露了他的困境:“我的薪水仅够支付不到四分之三的学费,这让我感到非常吃力。我真希望他们能尽快完成学业!”当我提议他考虑借贷时,他坚决拒绝:“借贷意味着要支付额外的利息,这对我来说太不划算了。”

这位教授并未深入研究过经济学或金融学,但他的想法在普通人中非常普遍。他的情况恰好展示了贷款利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终身教授,他的收入稳定且有增长潜力,但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将面临巨大的学费支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经济状况将会有所改善,不仅因为不再需要支付学费,而且他的薪水将会有所增加,他的孩子们也将开始赚钱。从长远来看,他应该乐于接受利息,因为贷款可以帮助他分摊未来几年的经济压力,使生活更加平衡。

利率的经济学逻辑

在经济学中,利率被视为“资金的成本”。假设年利率为10%,那么今天借用他人的一元钱,一年后在归还本金的同时,还需支付0.1元的利息。通常情况下,这个“资金的成本”应当等同于提前使用这一元钱所带来的额外好处,如幸福感、享受和愉悦等“主观效用”的提升。

简而言之,利率是由借款人从一元钱中获得的额外好处决定的。这种额外好处越大,利率也就越高。例如,贷款可以减轻教授未来四年的财务压力,使他和家人的年度消费更加平稳。因此,他应该愿意为此支付利息。至于利息的具体数额,则取决于他愿意借款的最高利率水平。如果利率过高,他可能会选择不借款。

利率的道德与经济效益

历史上,基于借款人“主观效用”的利率决定理论曾多次受到道德方面的批评。通常在春季食物短缺或灾难时期,借贷需求激增,对于那些急需救助的人来说,一元钱的主观效用增值可能是无限的。因此,根据市场经济的逻辑,无论利率多高都是合理的。然而,这种情况往往会引发道德守护者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在利用他人的困境牟利。

利率的机会成本理论

那么,利率应该由什么来决定呢?由于资金本身具有成本,且对大多数人来说,今天的一元钱比明天的一元钱更有价值,我们必须从资金提供方的角度来考虑利率问题。银行或其他愿意放贷的个人或公司,并不只将教授视为唯一的借款对象。例如,银行可以选择投资于无违约风险的政府债券,或贷款给生产性企业、房地产公司或学生等。因此,教授愿意支付的利率成本是他个人的决定,而如果其他借款人愿意提供更高的利息回报,那么教授也必须支付相同或更高的利率,否则他将无法获得贷款。

换句话说,其他投资机会的收益率也是决定教授必须支付的利率的关键因素。在一个共同体中,所有需要资金的各方都在竞争。提供最高资金价格(利率)的人将优先获得资金支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经济繁荣时期,利率会上升;而在经济低迷时期,利率则会下降。

利率与经济周期

在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由于民间消费在经济中占比较低,个人和家庭通常不是利率水平的主导者。相反,企业和政府,尤其是负责宏观经济调控的政府,才是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而在像美国这样的经济体中,民间消费占GDP的比重超过80%,公众的投资和消费决策对利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利率的哲学观点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个反对利息的极端观点,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三百多年提出的。他认为,交易的目的应该是满足需求,而不是为了赢利。他反对通过交易赚取利润的做法,认为这是不自然的。亚里士多德还指出,有息放贷是从货币这一交易媒介中获取私利的行为,这是不自然的,因此应该被禁止。

通过深入思考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思维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发展金融仍然面临挑战。

总结今天的讨论:

第一,借贷可以帮助借款人平滑短期的财务压力,提升“主观效用”,因此利率是这种主观效用增值的体现。

第二,经济体内存在多种竞争性的资金需求,包括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等,这些不同的需求方愿意支付的资金价格各不相同。竞争性的机会收益决定了利率水平。

第三,当经济过热时,利率会上升;而当经济遇冷时,利率则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