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是什么?与共同价值有何不同?

百问百答 财经百问 2024年05月04日 06:31:01 942 0

在历史的洪流中,人类社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众多文明中,中华文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不断更新的发展,孕育了深邃的智慧。这些智慧不仅属于中华,更是全人类共同前进的宝贵资产,内含着推动人类发展的核心价值。

“文明”这一概念,在《易经》中首次提出:“刚柔相济,是为天文;文明而止,是为人文。”中华文明对此的诠释,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文明不仅仅是人类的文明,更是人顺应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依赖于这种崇尚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普世价值是什么?与共同价值有何不同?

人类虽能利用和改造自然,但终究是自然界的一员,不应凌驾于自然之上。儒家提倡“赞美天地的生育之功”,道家则认为“至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人与自然界的万物都在发展之中,我们既要助人成长,也要助物成长。

遵循自然法则,生命才能源源不断。在中华文明的黄金时代,众多思想家纷纷涌现,学说百家争鸣。虽然他们的观点各异,但共同追求真理的心未曾改变。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培育了一种尊重差异、倡导平等、互学互鉴、对话与包容的精神。

《易传》说:“众志成城,百虑一致;殊途同归。”20世纪的费孝通提出:“美在其中,共赏共享。”这一精神传承了两千年,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更加开阔的胸怀和更大的格局;需要超越民族、国家和文明的局限,把世界的未来放在心上。

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根源于对“道”的信仰。“以道观之,万物一视;以物观之,自高他低。”当我们以“道”为视角,我们尊重每个国家和人民对自己发展道路的探索,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成就和经验,用同情的心态对待他们的挫折和失败。以“道”为视角,我们接纳差异,欣赏基于差异的和谐共存。

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体系背后的零和游戏观念,逐渐成为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障碍。

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迫切需要“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各种文明如百花齐放;在追求大同的世界中,我们共同编织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人类文明的进步,依赖于打破社会群体和民族之间的隔阂,构建一个在合作和良性互动中,让差异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和谐世界。

道法自然,随器而变化。全人类所需的共同价值,不同于所谓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往往是将一种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强加于其他文明。相比之下,共同价值主张在文明的多样性基础上寻求共性,在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共生共存中,共同创造未来。

总的来说,只有超越文明的普世主义,追求多元文明的共同价值,我们才能避免文明的冲突,这对全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