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战略投资?其含义与重要性是什么?
战略投资,通常由行业巨擘或者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所发起。这种投资形式与普通的财务投资有所不同,它涉及的不仅仅是资金的流动。
常见的误区包括:
1. 认为战略投资比财务投资更有优势。
2. 将战略投资等同于资源的投入。
3. 认为战略投资者资金雄厚。
在理想状态下,战略投资应当实现双方共赢,例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通过资金补贴实现共同的利益增长:
1. 合作双方的协同效应超过各自单独的总和。
2. 超出部分由双方共享。
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
1. 合作双方的总和确实超过了各自单独的总和,但战略投资方占据了大部分的收益。
2. 协同效应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仍然有所增长,然而战略投资方获得了大部分的利益,而被投资企业则可能遭受损失。
战略投资的核心在于:
1. 它服务于投资方的战略目标,而非被投资企业的发展。
2. 投资方的决策层不会批准与公司业务无关的投资,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实现更高的回报。
3. 如果决策层选择进行投资,那么这通常意味着该业务具有战略价值,可能是公司自身无法实现、正在尝试但未成功孵化、即将开展或者是对手较强的业务领域。
面对战略投资,企业应当警惕以下风险:
1. 投资方是否拥有下一轮投资的优先权。
2. 投资方是否能够干预公司的业务方向。
3. 投资方是否会影响公司获取其他战略投资的能力。
4. 投资方是否拥有能够影响公司独立决策的否决权。
5. 投资方是否可能从事与被投资企业相似的业务而不需告知。
即便是财务投资者,如果他们已经投资了竞争对手,那么他们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即使财务投资者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未来仍然可能面临选择,因为他们在更大公司的股份价值可能远超在你这里的价值,最终可能会为了更大的利益而牺牲小利。
适合接受战略投资的情况包括:
1. 当双方本就存在平等的合作关系,投资能够加深合作。
2. 被投资方与投资方之间不存在业务竞争,且被投资方对投资方在对抗核心竞争对手中扮演重要角色。
3. 投资方的资源对被投资方至关重要,且资源的利用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增长。
4. 投资方出于非理性考虑进行的投资,目的是为了消化利润。
5. 投资方的市值管理需要,而被投资方在业务选择和业绩对赌上享有较大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