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宏观调控?任泽平认为好的宏观调控是怎样的?

百问百答 未命名 2024年05月03日 14:16:01 1262 0

自2018年下半年起,经济下滑加速,中央政府强调了“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性。在制定未来的宏观政策时,我们面临着两个挑战:一是确保反周期措施既及时又有力,二是避免过度干预,以免重蹈覆辙。如何平衡短期的需求管理与长期的结构性改革,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如何理解宏观调控?任泽平认为好的宏观调控是怎样的?

宏观调控主要指政府通过调节总需求来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的逆周期需求管理。其目的是平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减少对社会福利的损害。宏观调控着重于短期稳定,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等手段,使实际产出接近潜在产出。而结构性改革则关注长期增长,通过制度变革提升潜在产出能力。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维持物价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其政策工具涵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行政干预等。

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我们常见的问题包括政策时滞、政策冲击、目标冲突和传导不畅。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政策效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偏差。例如,政策时滞可能导致风险累积或危机加剧;政策冲击可能引发市场动荡;目标冲突增加了调控难度;传导不畅则影响政策效果。

中国的宏观调控在过去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的过度反复。这种“放乱收死”的循环加剧了微观主体的道德风险,增大了经济波动,提高了政策调控的难度。例如,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导致了市场对房价只涨不跌的坚定信念,这迫使政府不得不升级调控措施,但这样的措施往往会误伤真正的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轮宏观调控。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政府采取了总量性的需求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双管齐下策略。这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赤字,调整税率,鼓励投资;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限额控制;启动消费需求,推动国企改革,剥离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加入WTO,深度融入全球化。这些措施帮助中国经济稳步复苏,走出通缩困境,并为之后十年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迅速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多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推出了大规模的投资刺激计划。尽管这些措施帮助经济摆脱了衰退和通缩,但也加剧了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

从中美日对经济衰退的宏观调控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首先,宏观调控与结构性改革不应对立,而应相辅相成。其次,宏观调控应适度,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再次,宏观调控应更多采取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此外,应坚持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调控方向,提高决策透明度,强化市场沟通,稳定预期。最后,应加强政策间的协调,重视财政税收的结构性调控作用。

宏观调控需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在经济下行初期,应加大力度以防止衰退蔓延;在政策见效后,则应适度放松,避免过度调整。回顾2018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刺激力度应更大一些,以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而在2019年政策效果显现后,则应适当审慎,以免重蹈覆辙。

预计2019年中经济将触底反弹,资本市场将迎来转机。在当前及下一阶段,宏观政策应更加积极,提高赤字率,支持大规模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