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n是哪种货币?人老了真的会变得更抠门吗?心理学家揭示:对死亡的恐惧让人更爱钱?

百问百答 财经资讯 2024年05月01日 21:31:01 1248 0

在一个不久前的清晨,我与一位伙伴闲聊时,他提到了社区菜市场中的一件趣事。他当时正在排队付款,而在他前面的一位老先生与一位年轻的收银员发生了争执。起因是收银员告诉老先生总共需要支付7元,但当老先生使用手机扫码支付时,却发现被收取了7.02元,这让他感到不满:

pln是哪种货币?人老了真的会变得更抠门吗?心理学家揭示:对死亡的恐惧让人更爱钱?

“你刚才明明说是7元,为何多了两分钱?”

收银员急忙道歉:“抱歉,我原以为您会用现金支付,我们通常会直接抹去零头,所以没有提及小数点后的金额。”

老先生愤怒至极:“给我你的工号!叫你们经理来,我要投诉你这种乱收费的行为。我会让你付出代价!”

这位年轻女士显然被吓到了,她反复解释,但似乎都无济于事。

我的朋友说,起初他还觉得老先生有些道理,毕竟对金钱的精确是必要的。但随着老先生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他的行为变得难以理解。他开始辱骂收银员,几乎要将脸贴到她的面前,似乎要将她吞噬。

由于这场争执,排队的人群都被耽搁了。最终,收银员用自己的手机支付了10分钱,并给了老先生一枚硬币,这才使他满意地离开。

朋友讲完这件事后,不禁感叹:“就为了区区两分钱,值得如此大动干戈吗?”

他还好奇地问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很多老人对金钱特别吝啬?”

听完他的故事,我也想起了周围的一些相似经历,比如我的邻居老太太,她因为在买菜时被多收了几毛钱而耿耿于怀,每次经过那个摊位都要抱怨一番,指责对方不诚实。

我们通常认为,长辈们似乎更加在意金钱,但这真的是因为年龄差异吗?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更加重视金钱呢?

让我们暂且不论具体事件的对错,仅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人们对金钱的看法。

在对金钱的态度上,实际上并不存在年龄差异。无论年纪大小,任何人都可能对金钱非常在意,只是他们背后的心理动机各不相同。心理学研究表明,年轻人倾向于将金钱视作权力和地位的标志,它代表了个人的价值;而老年人则很少持有这种观点,他们更倾向于将金钱视作生活的安全网和健康的保障。这意味着,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金钱的意义理解是不同的。

关于这种差异,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解释。该理论认为,当人们认为未来的时间还很充裕时,他们会更加关注长期的目标,包括金钱和知识的投资。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感觉未来的时间有限,他们更关注当前的幸福和即时的利益,避免冒险。因此,当失去一笔钱时,年轻人可能会认为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损失可能会转化为未来的收益;但对老年人来说,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当前的保障和安全感。所以,在金钱问题上,我们通常会发现老年人更看重存款和稳定的收入,而年轻人则更愿意冒险和投资。

让我们再来看看储蓄的问题。许多老年人在储蓄方面非常细心,他们清楚自己每个账户里有多少钱,并且会小心翼翼地管理每一笔资金,定期进行核对。老年心理学家认为,对老年人而言,储蓄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各项能力会逐渐衰退,老年时期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再能像年轻时那样赚钱,这会让他们感到失去了控制感。因此,他们通过节俭和储蓄,在小额金钱上精打细算,以此来获得控制感和安全感。

此外,我认识的一位研究老年心理学的朋友曾提到,老年人在金钱问题上的慷慨和大方,往往被我们忽视。这里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心理学概念——沉没成本效应。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花了50元买了一张电影票,后来发现这部电影很糟糕,朋友们都劝你不要浪费时间去看,而同一晚上恰好有一场免费的电影放映,这部电影对你来说非常吸引人。在这种情况下,你已经支付的50元就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决定是否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考虑这项活动本身是否有利,还会考虑过去是否已经在这项活动上投入过。研究发现,年轻人更容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即使知道电影不好看,他们也会选择去看,因为不想让之前花掉的50元白白浪费。然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则更加慷慨,他们认为钱已经花出去了,不值得为此受罪,他们更看重的是更好、更有价值的体验。

因此,老年人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比年轻人更吝啬。最后,我们还必须提到同辈效应:我们观察到的所谓“年龄差异”实际上并不完全是由年龄造成的,而是由时代因素造成的。在中国,我们的父母一代和祖父母一代与我们这一代的生活条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经历过贫困和饥饿,这可能影响了他们对金钱的态度,使他们看起来更加节俭,或者说更加“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