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破7的深层原因?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有效应对?
在北京时间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离岸和在岸市场均突破了7元大关,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市场关注。为何人民币会突破这一心理关口?其影响如何评估?未来走势将如何演变?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外部环境的风险变动下,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引起了市场的波动。8月5日早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首次达到7.0315,不久后又升破7.1。开盘后不久,在岸汇率也跟随“破7”。当天,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设置为6.9225,调低了229个基点。
由于受到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加征关税的预期,人民币相对美元出现了贬值,首次突破7元大关。尽管如此,人民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仍保持稳定和强势,这反映了市场供需的变化和国际货币市场的波动。
专家们普遍认为,在外部风险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反应。民生银行的首席研究员指出,受到上周美联储降息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美元指数先是上涨后回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因此突破了7元的心理关口,这是市场情绪变化的直接体现。
市场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是市场力量的结果,同时也显示出人民币汇率目前更具有弹性。近期,央行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了多次公开表态,这被视为对金融市场的预期管理。7元并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红线”,突破这一心理关口实际上是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的一个标志。
人民币汇率“破7”的实际影响被认为是有限的。长期以来,业界一直关注人民币是否要“保7”。实际上,自201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面临“破7”的压力已经不是第一次。专家们认为,“破7”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意义,其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破7”并不意味着一去不复返,也不是一道堤坝被冲破后就会导致无法控制的后果。“7”更像是水库的水位,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上下波动,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中国实行的是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波动是常态,这样价格机制才能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和自动调节的功能。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也在增强。因此,对于是否“破7”不应过度关注。专家们认为,从央行近期在离岸市场多次发行央票等措施来看,央行的操作目标仍然是从逆周期宏观审慎的角度出发,维护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韧性是中国经济面对外部冲击时展现出的强大韧性的基础。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外贸企业产生了影响。多家进出口企业表示,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对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利好效果,但对进口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汇率的稳定。
专家们认为,“破7”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将是可控的,不会改变外资流入中国债市和股市的整体趋势。人民币并不具备持续大幅贬值的基础。
那么,“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将如何走?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的稳定是人民币长期稳定的关键。由于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经济增长的潜力将逐步发挥出来,这将对汇率的基本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进入2019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但经济增长的放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如果进行横向比较,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保证了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下跌。
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应对汇率波动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这也让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专家们认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仍然是监管层的核心政策目标。当前央行的政策工具箱非常丰富,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并不存在持续大幅贬值的基础。
人民银行有经验、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将继续创新和丰富调控工具箱,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正反馈行为,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坚决打击短期投机炒作,维护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稳定市场预期。
在今年以来的多变外部形势下,中国的经济金融政策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显示出了战略定力。尽管近日美联储下调了利率,全球货币政策进入了宽松轨道,但中国央行并没有立即跟进下调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