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是哪种货币?基尼系数有何经济含义?
“基尼系数”通常被视为衡量收入不均的重要指标。我国当前的基尼系数有多个版本,官方数据显示为0.46。没有具体数据样本,如何计算的便无从知晓。然而,对于我撰写本文而言,具体数值并非关键,关键在于如何解读基尼系数背后的经济学意义。
当公众引用“基尼系数”时,他们期望政府能够关注收入差异。但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什么是收入,以及如何准确计算收入差异。例如,如果一家私营企业年利润为2000万元,而一名员工年薪为10万元,这是否意味着企业主的收入是员工的200倍?这种计算方式忽略了一个事实:员工的薪水主要用于个人消费,而企业的利润则主要用于再投资。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著名的《利息理论》一书中提出,“收入是一系列事件”的概念。他通过三个层面来解释这一点:第一,享受收入,即货币在转化为食物、衣服、汽车等消费品时才算作收入;第二,实际收入,指的是生活费用,即我们在晚餐或看电影上的开销;第三,货币收入,即用于支付生活费用的货币。
费雪将收入定义为一系列消费活动。他的观点是,无论赚了多少钱,只有当你将商品带回家并消费时,它才算作收入。以前述例子为例,如果企业主年收入2000万,但用于生活费用的只有20万,那么这20万才是他的收入;其余的则是储蓄或投资,属于财产而非收入。
我个人完全认同费雪的观点,因为只有通过他的视角,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世间的经济现象。以我自身经历为例,大学毕业后,我可以选择去一家外企工作,月薪3000元;也可以选择到党校任教,月薪300元。最终,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尽管外企的薪酬是党校的十倍,但党校提供了住房,而外企没有。
从个人消费的角度来看,我与那些私企老板的收入差距并不大。他们虽然拥有巨额资产,但如果从财产的角度来看,我们之间的差距就非常明显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工薪阶层与私企老板之间的主要差距在于财产而非收入。
关于基尼系数,需要澄清的一个误解是,许多人认为它反映的是收入差距。然而,基尼系数更多地反映的是财产差距。如果基尼系数高,意味着财产差距大,那么仅仅调整收入而不触及财产,显然是治标不治本。
相比之下,财产差距确实更为严重。因此,与其调整收入,不如调整财产。政府调整收入的手段有限,因为收入本质上是消费。至于如何调整财产,我认为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将农村资源转化为资产,并确保农民对这些资产拥有明确的权利;其次,对财产征税,特别是对那些购买大量房产和土地的富人;最后,开征遗产税,这一措施已经讨论多年,但至今尚未实施,如果继续拖延,财产差距只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