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是什么?原来这就是它的含义吗?
在这个被封锁的世界里,我们被迫与外界隔绝,困在自己的空间中。在这段时间里,有些人把目标挂在墙上,制定了宏伟的计划,比如一年读50本书,减掉20公斤体重……目标的大小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于实现它们的可能性。根据过去的经验,大多数人的努力最终都是徒劳。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许多人都走过这样的路:
年初时满怀希望,信心满满,然而一年下来,却是虚度光阴;
偶尔会突发奋,但到年底时,只能懊悔未能坚持到底。
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许多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乏自律。
今天,我想与大家探讨一个犯罪心理学中的概念:
那就是“破窗理论”。
这个理论与自律和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的挫败,可能就源自这个“破窗理论”。
让我们来看看“破窗理论”是什么。
1969年,一位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将两辆相同的汽车停在不同的地方:一辆在加州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在纽约的一个杂乱无章的区域。
在杂乱的区域,他故意将车牌拆除,并打开车顶,结果车辆很快就被盗。
而在中产阶级社区,那辆车安然无恙地停了一周。
但接下来的情况很有趣。
心理学家故意破坏了那辆车的一个窗户,没过多久,那辆车就消失了。
基于这个实验,两位学者提出了“破窗理论”:
如果一个建筑的窗户被破坏,而没有得到及时修复,那么其他的窗户也会接连被破坏。
这是因为破损的窗户给人一种默许的感觉,许多犯罪行为就是这样开始的。
这个理论很容易理解,我来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如果一个原本干净的走廊角落出现了一包垃圾,而没有及时清理,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垃圾堆积起来。
最终,这个角落可能变成一个垃圾堆,整个走廊也会变得肮脏。
这就是“破窗理论”:
最初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如果不及时处理,问题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一系列更严重的后果。
我之所以说这个理论与自律和成长有关,原因就在这里。
以减肥为例,如果今天因为太累而不跑步,明天又因为太忙而不跑步,最终你可能会完全放弃减肥,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事业上的成功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如果你今天偷懒,明天也偷懒,看似无关紧要,但久而久之,你可能会变成一个不努力的人,甚至可能放弃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一天,就是你的一生。”
这句话值得深思。
放任自己一天,就像打破了一个小窗户。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及时改正,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破窗”,最终变得支离破碎。
“不要因为恶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善事小就不去做。”
这是一句古老的智慧,也是我们应该铭记的教诲。
许多人的失败,往往就是因为“破窗理论”,他们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不要让“破窗理论”毁了你的生活。
事实上,“破窗理论”广泛存在于各种问题中。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对迟到早退进行考勤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
如果一个人迟到没有人管,另一个人也迟到没有人管,虽然这只是两个人的行为,但如果次数多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迟到,整个团队就会变得松散。
因此,建立严格的考勤奖惩制度,这看似简单的措施,往往能有效地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20世纪80年代,纽约的地铁管理混乱,犯罪率极高,导致许多人不敢乘坐地铁。到了80年代末,乘客数量降至历史最低点。
后来,纽约交通局聘请了一位新的地铁运营总监,他将主要精力放在清理地铁站内的涂鸦上。
他不仅使用了新技术清除油漆,还配备了大量清洁人员。一些涂鸦者晚上刚画完,第二天早上就被清除了。
他规定,只要地铁车厢上有涂鸦,就不允许运行。
几年后,他的继任者继续这种“注重小事”的做法,集中精力整治地铁逃票现象,配置了大量便衣警察,抓住逃票者,就给他们戴上手铐,排成一排站着。
到了90年代中期,纽约地铁的情况开始好转,到了90年代末,犯罪率比10年前下降了75%,成为全美最安全的地铁之一。
实际上,无论是清理涂鸦还是整治逃票,这与企业设置考勤奖惩制度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从小事做起。
解决了这些小问题,往往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问题。
生活也是如此。
如果你不想让生活破败不堪,千疮百孔,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修复那些破损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