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

百问百答 财经问答 2024年05月13日 06:01:02 674 0

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这一改革不仅深刻影响了经济各领域,也成为了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主导。尽管改革的影响广泛,公众对其含义和推进方式仍有所模糊。

“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一次重要的财经论坛上,多位学术界领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讨论。他们的见解将在本节目中展现,首先让我们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的意义以及专家们如何界定这一概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呢?它旨在消除阻碍资源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增加有效供给,剔除无效供给,并提升供需匹配度。

专家们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供给侧着手,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改革的目标是增加有效供给,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以改革为动力增强制度供给,最终实现供需有效对接,释放生产力,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并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剔除无效供给;二是改造传统落后供给;三是增加新供给;四是强化有效的新制度供给,而不仅仅是提供产品和服务。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问题不在于供给不足,而在于竞争力不足。例如,钢铁和水泥行业看似产能过剩,但实际上高端产品仍需购买。农产品如奶粉也不缺乏需求。因此,问题在于结构性问题和竞争力不足。

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首先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的三个重要层面包括: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企业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改革,通过价格机制消除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的障碍。

金融供给侧改革也至关重要,包括央行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促进金融有效供给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匹配,解决融资难题。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的系统工程。在投资建设环节,减少审批关卡和中介机构评估是改革的难点之一。去杠杆是另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关键在于降低企业高杠杆率。

经济运行中的下行趋势需要被逆转,通过改革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达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