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是什么?有何含义?
财政的演变与意义
财政,这一随着国家诞生而出现的概念,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古老现象。然而,"财政"这个词在汉语中的历史却不过百年。据史料记载,1898年清朝戊戌变法期间,官方文献首次提出了"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主张,标志着"财政"一词的正式引入。这个词汇的引入是在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下,通过日本间接引进的,而日本的来源则是英语中的"public finance"。在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先生多次提及"财政"一词,强调财政改革的重要性。随后成立的民国政府将负责国家财政的部门命名为"财政部"。在美国,相应的机构称为"Department of Treasury",意指国家的金库,而在中国,我们也将其称为"财政部"。
《辞海》一书在20世纪40年代对"财政"进行了如下阐释:财政即管理国家财务的政策,是国家或公共机构为了维持和发展其存在而进行的收入和支出活动。财政的影响范围远不止于政府机构的运作,它还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
赤字的定义与分类
赤字,一个在会计学中用以指示支出超过收入的现象,通常以红色字体标注以突出风险。赤字通常意味着收不抵支。财政赤字可以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两种类型。结构性赤字发生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是由政府的财政政策决定的,反映了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而周期性赤字则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化,是经济运行对财政平衡的影响。
财政收入的多样性
财政收入的分类较为复杂,涉及多种统计和管理方式。目前,财政收入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收入形式,另一种是基于管理方式。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年)》的简目,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和债务收入等。税收收入包括了多种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涵盖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等。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和债务收入则涉及内外债务的收回本金和债务收入。
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来划分的。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将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而转移性支出则包括无偿的资金转移,如补助、捐赠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赤字的现象
财政赤字的产生是因为支出超过了收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为之的"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另一种是预算中未计划赤字,但最终执行结果却出现了赤字,即"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在西方发达国家,财政赤字是常见的经济现象。尽管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经济学家倡导财政平衡,但赤字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特别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开始实行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政策,巨额赤字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特点。在中国,虽然长期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但也有不少年份出现了赤字。中国每年3月份提交的预算中包含了赤字预算,这意味着国家已经准备好了可能的收支不平衡。一定程度的财政赤字对于当前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压力,需要政府的干预。因此,赤字预算的多少并不能直接与经济的好坏划等号。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只要经济泡沫未破,一切看似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