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和M2各自指的是什么?

百问百答 财经百问 2024年05月12日 02:16:02 1248 0

在金融体系的演进中,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方法和分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1994年10月,我国中央银行发布了一项重要文件,首次向公众披露了详细的货币供应量数据。该文件将货币供应量界定为流通中的货币和各类支付工具的总量,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存款和流通现金等。此外,货币供应量被细分为四个级别:MO、M1、M2和M3,其中M1代表狭义货币,而M2则代表广义货币。M3的设立是为了适应金融创新的发展,但当时并未对其进行详细编制。

具体来看,MO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M1则是MO加上企业存款(扣除了定期存款和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M2则更为广泛,包括了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具有定期性质的企业存款(包括定期存款和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以及信托类存款。

M1和M2各自指的是什么?

在统计货币供应量时,涉及的机构包括货币当局、存款货币银行、特定存款机构和非存款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被分别编制和汇总,以形成货币、银行和金融的整体概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银行在后续的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定义。200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M1被定义为MO和单位活期存款的总和,而M2则包括了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从2006年开始,我国中央银行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统计手册,对货币的定义进行了更新,将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扩大到广义货币的金融资产、货币持有部门和货币发行部门。据此,中央银行每月汇总《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和《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编制《存款性公司概览》,并停止公布《银行概览》和《货币概览》。在《存款性公司概览》中,广义货币由M1和准货币两部分构成,准货币进一步细分为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和其他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