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是何意?定性后仍需还款吗?
近期,中国启动了第二轮不良贷款转让的试点项目。尽管首轮试点的成效未曾公开,但显然,若成效欠佳,又何需推出第二轮呢?值得注意的是,转让不良贷款并非意味着债务的消解,而是换了追债的主体。特别提醒,个人不良贷款禁止转让,否则可能引发混乱,切勿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首先,让我们厘清一个基本概念:什么是不良贷款?理解了不良贷款的本质,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
不良贷款,简而言之,就是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的贷款,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不良贷款:违约贷款的统称。通常情况下,借款人逾期还款超过三个月,该贷款便被归类为不良贷款。
逾期贷款:指到期后未能偿还的贷款(不包括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呆滞贷款:指逾期两年以上,或虽未逾期但相关项目已停止运营的贷款(不包括呆账贷款)。
例如,假设某银行有5000万元难以回收的贷款,为了快速回笼资金,银行可能会以2000万元的价格将这笔贷款卖给催收公司。催收公司随后对这笔贷款进行追偿,追回的资金归催收公司所有。如果成功追回全部5000万元,催收公司便可赚取3000万元。然而,并非所有不良贷款都适合进行转让。
对于几个疑问,我尝试提供解释:
所谓的“良好效应”,可能指的是通过转让不良贷款,银行能够减少损失,从而保持其财务稳定。
至于为何在疫情影响下扩大不良贷款转让,这可能是为了缓解银行的资金压力,尽管这样做可能会给已经处于困境的企业带来更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