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倾销?倾销的含义是什么?
倾销现象,通常指的是生产商或出口商将产品以低于本国市场价或成本价销往外国市场的做法。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不公平竞争的一种形式,世界贸易组织(WTO)也因此对其持禁止态度。反倾销措施因而成为国家保护本土市场和支持国内企业的有力工具。
要想进行倾销,生产商需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首先,他们必须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能够主导而非仅仅接受市场价格。其次,国内外市场之间的隔离要足够明显,以防止国内消费者轻易购买到出口产品。最后,生产商在国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要小于国外市场。只有在这些条件下,垄断生产商才会发现倾销是有利可图的。然而,由于倾销涉及低价销售策略,它可能会导致出口商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因此,政府的支持对倾销至关重要,例如通过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维持国内市场的高价和补偿出口损失。
在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某些情况下的低价销售并不被视为不正当竞争。例如,销售易腐烂的农副产品、处理即将过期的商品、季节性降价销售以及因债务清偿、转产或歇业而进行的降价销售。这些情况下的低价销售通常不具有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
倾销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突发性倾销,即生产商为了避免国内市场价格崩溃而在短期内向外国市场低价抛售商品;间歇性倾销,即生产商为了在外国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而低价销售商品,一旦竞争对手被驱逐出市场,就会提高价格以弥补之前的损失;持续性倾销,即生产商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长期低价向外国市场销售部分商品。
简而言之,倾销就像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商以低于本国市场的价格在外国市场销售商品,从而影响了两国市场的正常竞争。例如,如果美国生产一双鞋的成本是20美元,而中国生产相同质量的鞋只需15美元,中国以18美元的价格销往美国,美国的买家会因为节省了2美元而感到高兴。但是,如果美国也有生产鞋的厂家,他们就会因为无法与低价竞争而感到不满,因为这样一来,没人会购买美国厂家生产的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