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易详解:究竟什么是关联交易?一文让你明白!
关联交易,这一术语涉及企业及其相关方之间的资源或义务转移行为。这类交易在商业实践中普遍存在,不仅合理且具有积极的商业价值。它们并非总会对公司或股东造成伤害,反而能降低成本、减轻风险并促进企业合作。鉴于此,我国法律并没有完全禁止关联交易。本篇文章旨在通过梳理相关法律和规章,为读者提供关联交易的综述。
简而言之,关联交易是指存在特定关系的主体之间的商业互动。要理解关联交易,需关注三个核心概念:“关联性”、“交易主体”和“交易范围”。关于交易主体的确定,已有明确的判定标准,故本文不再详述,仅以表格形式呈现。交易范围通常不争议,因此,界定关联交易的关键在于“关联性”的认定。
1. 关联性
通用定义:根据《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关联性指的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关系。
上市公司背景下:法律、法规、交易所规则和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关联性有更详细的规定。证监会/交易所和会计准则在定义上略有差异,适用的背景也不同。
2. 交易主体
三种分类
3. 交易范围
定义及内容
三种分类
特殊属性
根据中国证监会和巨潮资讯网站的信息,证监会在上市审核阶段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联交易问题:
1. 审议程序:证监会在对某些公司首发询问时,关注了发行人执行的关联交易审议程序。
2. 披露完整性:要求公司披露与注销关联方的业务往来,以及关联销售的定价依据和公允性。
3. 定价公允性:询问了几家公司关于关联交易定价的公允性问题。
4. 独立性影响
5. 非关联化:询问了多家拟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关联交易的非关联化情况,即通过隐瞒关联关系或交易实质来非关联化交易。
1. 损害判断:《公司法》规定,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需经过股东会决议,相关股东不得参与表决。董事会决议涉及关联企业时,有关联关系的董事不得行使表决权。若无关联关系董事人数不足三人,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 损害后果:《公司法》明确规定,利用关联关系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关联交易合同可能被判定无效或对公司不发生效力,但这并非必然结果。
以上内容对关联交易的法律框架进行了重新构建,旨在提供一种更加清晰和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