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值是何含义?商誉减值究竟是怎么回事?

百问百答 财经信息 2024年05月06日 20:46:07 1218 0

近期,A股市场热议将商誉减值转变为商誉摊销的提议,这一讨论源于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征集,显示了对“商誉摊销”方法的偏好。简而言之,若商誉处理方式由“减值测试”转为“摊销”,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年度净利润。一些观点认为,这一变化可能终结长期困扰市场的商誉减值问题。

我们需要探讨三个核心问题:首先,什么是商誉?其次,商誉摊销与减值有何不同?最后,会计规则的改变将如何影响市场?

减值是何含义?商誉减值究竟是怎么回事?

商誉是在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时产生的,它是支付的收购价格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之间的差额。例如,一家自称具有高成长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新经济公司,其估值为10亿元,但根据行业平均水平和收入来看,其价值仅为5亿元。若此公司被收购,那么超出的5亿元就被视为商誉。

虽然商誉是无形的,但在企业并购中却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被收购公司未能实现业绩承诺,上市公司就必须对商誉进行减值处理。商誉减值的金额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利润。以往,商誉减值往往会突然发生,对市场情绪产生重大冲击。由于商誉无法自我评估,会计规则中必须制定商誉减值和摊销的计算方法。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减值法,而正在讨论的摊销法则更为温和,允许将商誉减值总额分摊到每年的12个月中,每月按比例扣除。

自2014年以来,随着上市公司并购政策的放宽和市场牛市的预期,A股经历了一波并购高潮,商誉规模也随之增长。根据业绩兑现的时间表,到2018年底,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承诺进入最后一年,完成率远低于预期,加剧了市场对商誉减值的担忧。由于商誉规模庞大,减值的可能性增加,业绩承诺的集中到期可能引发商誉减值问题。

因此,当有消息称商誉处理方式可能从减值测试转为摊销时,一些乐观的声音认为,摊销处理将使商誉逐渐归零,减少对企业业绩的一次性冲击,商誉问题将不再是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然而,从商誉减值转为摊销在短期内可能难以实现。一方面,目前市场上流传的信息只是相关部门的初步反馈,并非正式政策文件。要将现行的国际商誉减值规则改为摊销规则,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另一方面,摊销方法本身具有合理性,因为它使商誉更像是一项常规资产,减值和摊销各有优劣。在商誉较高的企业中,如果其收购的目标能够正常运营并实现业绩承诺,那么摊销可能会对其财务报表产生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采用摊销进行会计处理可能会减少企业参与并购的积极性。例如,许多新经济公司采用“轻资产+高估值”的模式,资本运作活跃,这意味着并购会产生高额商誉。如果采用摊销方法处理商誉,可能会因为商誉摊销而拖累收购方的业绩,降低企业并购的积极性。

既然两种方法都有缺陷,是否意味着我们不需要防范商誉减值问题了?答案是否定的。防范商誉减值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关键在于企业本身。如果并购成功,经营效益良好,并能实现业绩承诺,企业就无需担心商誉减值,也不必纠结于选择哪种商誉处理方法。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警惕商誉减值的风险,但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业绩补偿的存在,上市公司的实际损失通常小于商誉减值金额。近年来的商誉减值情况表明,实际发生的商誉减值与净利润的比重并不高。监管机构应制定科学的商誉会计准则,媒体应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避免误传和谣言给企业并购带来更大的风险。